1教学目标 评论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及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2、能够运用知识解释温度对一些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 3、清楚溶解度曲线的含义 4、了解气体溶解度,能够运用知识解释温度、压强如何影响气体溶解度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有效信息的归纳能力 2、通过绘制、分析溶解度曲线,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 2、培养学生建立由具体到一般认识事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2新设计 评论 采用“主体—和谐—高效”的教学模式,课堂分为“预习导学”、“精讲点拨”、“当堂训练”、“总结评价”四个环节。课前印发“导学案”,学生可以通过自主预习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上以学生为主体,师引导,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力求构建和谐课堂。课后要求学生要完善导学案,做到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学情分析 评论 学生已学了溶液的形成,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上一课时学生已经知道固体物质在水中是不能无限制地溶解,最终是会达到饱和状态的;学生也知道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不同。但学生还没有意识到当温度一定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的组成是固定不变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度是一定的;更不知道如何准确地表示不同物质溶解性的差异,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也很少思考。教学中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经验的不足,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4重点难点 评论 教学重点: 1、建立溶解度的概念 2、正确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区分溶解性与溶解度 教学难点: 溶解度曲线的理解 5教学过程 5.1 第一学时 5.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预习导学:情景导入 评论 【检测旧知】 【投影】1、什么是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需要限定什么条件? 【深度质疑】为什么要限定条件? 【提问】3、如果我们要对比两种不同溶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需要限定哪些条件? 【过渡】回答的很好,我们一般选择100g溶剂作为比较的标准。 【设问】在一定温度下, 100g溶剂中是否可以无限制的溶解某固体物质?为什么? 【追问】此时溶解的溶质质量相同吗? 【导入】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在相同温度下不同固体物质溶解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比较其溶解能力的强弱。我们定义此时的质量为“溶解度”。 活动2【讲授】点拨: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评论 【小结、板书】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定义: 2、四要素:条件——一一定温度;标准——100g溶剂(一般为水);状态——饱和状态;单位——克。 3、影响因素:外因——温度 活动3【讲授】精讲点拨:固体物质溶解的的含义 评论 【投影】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提问】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多少? 【提问】在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0g。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小结】在20℃时,100g水里溶解36.0g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或者表示在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36.0g氯化钠。 【板书】4、含义: 活动4【练习】课堂追踪:加深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的含义 评论 说出“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这句话的含义及此时对应溶液中溶质质量、溶液质量的关系。 活动5【活动】点拨:固体物质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评论 【过渡】理解了溶解度的概念,那你了解平时所说“难溶”、“易溶”、“微溶”、“可溶”与溶解性的关系吗?请看下面的资料。 【讨论】学生根据溶解度与溶解性关系表讨论其关系,并试着分析氯化钠、硝酸钡、硫酸钡、氢氧化钙的溶解性。 活动6【活动】精讲点拨:溶解度曲线 评论 【过渡】我们已经学习了溶解度,那么溶解度是怎样表示的呢? 【投影、板书】表示方法:(1)列表法 【过渡】列表法表示溶解度还不是很直观,不能表示某物质在任意温度时的溶解度,也不能直观表示某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向,下面我们寻找另一种表示方法。 【板书】(2)溶解度曲线 【投影】硝酸钾溶解度曲线的绘制过程。 【学生活动】绘制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 活动7【活动】精讲点拨:溶解度曲线的含义 评论 【学生讨论】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什么意义呢?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定义判断对应溶液为什么状态呢? 【小结】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该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对应溶液为饱和状态。 【投影】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讨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 【小结】(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等;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氯化钠;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熟石灰。 【思考】根据溶解度曲线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呢? 【提示】曲线上的点、曲线的交点、曲线上方的点及曲线下方的点 【活动1】说出A点含义? 【活动2】说出M点含义? 【活动3】说出N点含义?N点位于硝酸钾溶解度曲线上方,对应溶液为什么状态?位于硝酸钠溶解度曲线的下方,对应溶液为什么状态? 【小结、板书】溶解度曲线的含义 【跟踪练习】如图是A、B、C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1)M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 (2)当温度是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是___,当温度为t3℃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_。 (3)C的变化趋势与哪种物质相似______。 【回忆】物质结晶的方法。 【讨论】根据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分析其结晶方法。 【小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适用于降温结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适用于蒸发结晶。 【跟踪练习】根据氯化钠、碳酸钠溶解度曲线,用所学知识解释“冬捞碱,夏晒盐”的原因。 活动8【活动】探究:气体的溶解度 评论 【投影】1.打开汽水(或某些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饮料)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 2.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锐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什么有关? 3.对于气体物质,研究它的质量方便,还是体积方便? 【思考】由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量度的影响。所以溶解度的概念中强调:必须指明一定的温度。那么描述气体溶解度概念时应注意哪些因素呢? 【讲解】我们定义在压强为101kPa、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受温度和压强影响,一般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小结、板书】二、气体溶质溶解度 1、定义 2、影响因素:温度、压强 活动9【练习】当堂训练 评论 1.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时,将40g NaCl固体加入l00g水中,可得到l40gNaCl溶液 B.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都很大 C.将30℃的KNO3饱和溶液升温至60℃,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20℃时,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 2.如图表示M、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对图示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30℃时M的溶解度小于N B.P点表示t℃时M、N溶解度相等 C.M、N都是难溶物质 D.阴影处各点对应的溶液(不包含曲线上的点)是M的不饱和溶液,N的饱和溶液 3.运用溶解度表与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⑴B是_______的溶解度曲线。 ⑵在60℃时,向100g水中加入100g硝酸钾,所得到溶液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当60℃的该溶液降温到30℃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为_______g。 活动10【测试】感受中考:链接中考 评论 4、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t1℃时,乙的溶解度比甲大 B. 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C. t1℃时,将50g水中加入15g甲物质中,可得到65g溶液 D. 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5、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小 B.15℃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C.30℃时乙的溶解度为30g D.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 活动11【活动】总结评价 评论 【思考】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活动12【作业】布置作业 评论 完善“导学案”,完成课后习题。 活动13【活动】指导教师点评1 评论 大家好,我是霸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化学教研员张弘。下面我就霸州市第五中学化学老师贾振池《溶解度》这一课进行简单的点评。 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学生难于理解,且这个概念也是初高中衔接不上的一个点,初中新课程中对溶解度的计算不作要求,老师也讲得浅显,但到了高中,又有对溶解度的直接计算,所以很多同学不能适应。因此,初中老师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溶解度这个概念的实质。溶解度曲线综合题是近年中考的热点题型。这类题目涵盖面广,综合性强。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及知识应用能力。是中考化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的失分点。以前是老师讲授,然后生硬地给出溶解度的概念,不符合新课标理念,贾振池老师改变了教学思路,设计完美的教学过程,出色完成了教学任务。 这节课贾老师首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什么是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需要限定什么条件? 3.为什么要限定条件? 4.如果我们要对比两种不同溶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需要限定哪些条件? 既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检测,又通过问题的逐个深入,帮助学生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及四要素。要比较溶解能力就必须在同一规定条件下,比较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最多量。因此,溶解度概念既包含了物质溶解性的含义,又进一步反映了在规定条件下的具体数量,是溶解性的具体化、量化和精确化。溶解度是为定量研究各物质的溶解性而作的一种人为规定的概念。 到这时应该说已水到渠成,贾老师把握时机讲解,溶解能力实际上就是通过水中溶解的溶质的多少来体现的,如果在上述条件下把杯中的水都换成100克,则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的多少就是该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溶解度数值越大,这种物质的溶解能力越强。这时由学生讨论总结出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概念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在讲解过程中,贾老师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 通过这个教学过程,学生自己得出了溶解度概念,体现了获取知识生成的过程,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 接着贾老师设计提出问题:溶解度是怎样表示的呢? (1)列表法 列表法表示溶解度还不是很直观,不能表示某物质在任意温度时的溶解度,也不能直观表示某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向,通过剖析自然引出另一种表示方法。 (2)溶解度曲线 对于溶解度曲线图,作为初三的学生绘图应该说难度不大,着重指导学生从溶解度曲线图中分析和概括信息。在此基础上,贾老师加上适当的练习,在练习时再强调知识点。通过绘制、分析溶解度曲线,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通过习题巩固了对溶解度的概念及溶解度曲线变化规律、含义的理解。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紧接着链接中考,中考题让学生明确中考考查方向、考查难度,感悟中考,加深对溶解度相关内容的理解。 本节课以“溶解度曲线的应用”为中心目标,以活动与探究为载体,以问题为主线,进行了有个性、有创意的快乐探究之旅。教学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中的素材,亲历探究过程,给学生活动提供了许多机会和空间,让课堂成为展示学生自我的舞台,突出了学生主体作用;设置问题群、应用多媒体、分步突破难点,使环节紧扣、层层递进,师、生及教材编写者思维同步,形成共鸣,高潮迭起。 当然本节课也有缺点:师生之间配合还有待提高,有的同学没能跟上教师的思路,回答问题不够准确,特别是语言表达不够精练。今后上课时要多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对学生给予评价,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跟上教师的思路,当然也要注重学生的不同观点,不能只顾照着自己的思路走。 活动14【活动】指导教师点评2 评论 大家好,我是霸州市第五中学教学校长刘永强,下面我就贾振池老师《溶解度》这节课做一个简单的点评。 这节课主要讲固体溶解度、溶解度曲线、气体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等内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并且课堂教学的容量比较大。但是贾老师无论在教学设计上还是在课堂驾驭能力上都做的很到位,有很多值得大家借鉴和学习的亮点。 首先,贾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很透彻,教学设计完整,教学思路清晰,“情景导入——精讲点拨——当堂训练——总结评价”四个教学环节安排紧凑,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在“情境导入”环节先复习饱和溶液定义,并由其限定条件引出问题“如何比较物质溶解能力”进而引出溶解度的概念,分解了难点,同时加深了学生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在“精讲点拨”环节通过情境教学、目标教学等方法重点讲解了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的应用,突出重点。在此环节还设计了自主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分析、绘图等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新知后及时通过“当堂训练”环节进行练习反馈,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和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在习题的选择上精益求精,难度适中,通过“链接中考”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调动积极性,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信心。最后通过“总结评价”及时将知识系统化,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理解和运用。 其次,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讲练结合,及时巩固对知识点的理解,既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也注重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 再者,课件制作精美也是本课的一个亮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增大课堂容量的同时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课件设计清新,图文并茂,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昂,积极性高。 总之,这节课设计巧妙,重难点突出,教师基本功扎实,课堂驾驭能力强,课堂气氛和谐自由,符合“主体——和谐——高效”的教学理念,值得推荐 活动15【活动】《溶解度》说课材料 评论 《溶解度》第二课时说课稿 霸州市第五中学 贾振池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叫贾振池,来自霸州市第五中学。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溶解度》。新课程标准要求义务阶段的化学教学应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在知识传授和技能培训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探究、交流”的过程,从而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及科学态度和精神的培养。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我将以此理念为指导,从以下六个方面与大家分享我对本节课的构思与设想。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 1、课标要求:属于化学课程标准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二级主题“水与常见的溶液”。 2、教材地位:本课题在教材中起到了纽带的作用,承接溶液的形成与饱和溶液,既是上节饱和溶液的延续, 又链接溶质质量分数,同时为接下来学习“酸、碱、盐”相关知识做铺垫。 3、知识内容:主要介绍固体溶解度的概念,表示法及与溶解性的关系和气体溶解度的有关知识 。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这节课要达到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及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②能够运用知识解释温度对一些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 ③清楚溶解度曲线的含义; ④了解气体溶解度,能够运用知识解释温度、压强如何影响气体溶解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学生看书自学和学生小组讨论的形式。在学习过程中,后进生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身边常见现象的解释,让学生感觉到化学无处不在,学习化学对生活用处很大。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含义。 难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二、学情分析 知道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要做到有效教学,我们必须了解我们的学生。 1、具备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溶液的形成、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能够准确判断何为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以及怎么转化饱和和不饱和溶液。在学习的饱和溶液后,对教材的实验【9—5】和【9—6】认识有了局限性,学生想知道和探知更高层次的知识,来重新认识这个实验。 2、具备的技能和学习方法:他们具备进行基础的实验操作能力,准确的现象描述,一定的问题分析技能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同时,他们目前掌握的学习方法有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学,互助学习,活动展学。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地参与,作为课堂的主体。 三、教法、学法分析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掌握的学习方法,我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 1、探究式教学 2、设问启发式教学 3、多媒体辅助教学 采用的学法是: 1、讨 论 法 2、自主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分析 明确了教学目标、学生情况、教学重难点,在课程标准、多元智力理论和有效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我的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情景导入 【检测旧知】1、什么是饱和溶液?2、饱和溶液需要限定什么条件? 【深度质疑】为什么要限定条件? 【提问】3、如果我们要对比两种不同溶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需要限定哪些条件? 【设问】在一定温度下, 100g溶剂中是否可以无限制的溶解某固体物质?为什么? 【追问】此时溶解的溶质质量相同吗? 【导入】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在相同温度下不同固体物质溶解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比较其溶解能力的强弱。我们定义此时的质量为“溶解度”。 目的: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检测的同时,通过设问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又通过问题的逐个深入,激发学生的探知欲,帮助学生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及四要素,引入新课。 (二)精讲点拨 1、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展示】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提问】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多少? 【追问】在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0g。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目的:加深对固体溶解度概念的理解 2、溶解度曲线 【讲解】列表法表示溶解度还不是很直观,不能表示某物质在任意温度时的溶解度,也不能直观表示某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向,下面我们寻找另一种表示方法。 【投影】硝酸钾溶解度曲线的绘制过程。 目的:引出溶解度曲线,通过观看硝酸钾溶解度曲线的绘制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生活动1】绘制溶解度曲线 【学生活动2】讨论溶解度曲线上的点、交点、曲线上方点以及线下方点的含义 【学生活动3】讨论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 目的: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应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同时体会化学与数学的联系,形成学科融合的思想。 2、通过溶解度曲线个问题的讨论,激发学生思维,在讨论和思考中对溶解度曲线中涉及的点、线、面的信息,充分理解并亲自感受。 【跟踪练习】溶解度曲线应用的习题 目的:通过练习,学会如何应用溶解度及曲线解决问题,强化重点,分解难点。 【学生活动4】自学阅读:气体溶解度的含义 【问题】1.打开汽水(或某些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饮料)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 2.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锐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什么有关? 3.对于气体物质,研究它的质量方便,还是体积方便? 【活学活用】想一想:天气闷热时,鱼儿为什么总爱在水面上进行呼吸? 目的:以设问形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38页,自主学习气体溶解度,并分小组合作讨论气体溶解度和固体溶解度的不同点,探究如何利用气体溶解度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交流讨论及语言表达能力,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体会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用化学的视角来解释生活现象。 (三)当堂训练 【练习1-3】【链接中考4-5】 目的:通过考题训练,让学生明确,“怎么考,考什么,怎么做”的问题。通过第4、第五两道中考题让学生明确中考考查方向、考查难度,感悟中考,加深对溶解度相关内容的理解。 (四)总结评价 【学生活动】谈收获 目的:通过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反馈课堂的效率,是否有效,学生掌握情况。作为课堂活动表现的测评,让教师知道学生已知道了什么,还存在什么问题,让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在所有活动中,教师反馈评价,给与学生导引,并让学生反思,培养学生自我反思总结能力。 【作业】导学案 目的:课前印发《溶解度》导学案,帮助学生提前预习,课上及时更正“导学案”,形成正确完整的知识体系,课下完成“导学案”习题部分,及时巩固知识。 五、课后反思 新课程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指导学生使用多种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不但要“学生”还要“会学”“乐学”当仁不让的成为课堂的主体。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当堂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中品尝成功的快乐,在快乐中不断自我认可,自我发现,自我提高,自信品质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培养。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重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思路清晰。通过学生的自主 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分析、绘图等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新知后及时通过练习进行反馈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和教师及时发现问题。习题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增强学生关注生活、学好化学的信心。 课堂教学中本着“溶解度曲线的应用”为中心目标,以活动与探究为载体,以问题为主线,进行了有个性、有创意的快乐探究之旅。教学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中的素材,亲历探究过程,给学生活动提供了许多机会和空间,让课堂成为展示学生自我的舞台,突出了学生主体作用;设置问题群、应用多媒体、分步突破难点,使环节紧扣、层层递进,师、生及教材编写者思维同步,形成共鸣,高潮迭起。 当然本节课也有缺点:师生之间配合还有待提高,有的同学没能跟上教师的思路,回答问题不够准确,特别是语言表达不够精练。 今后上课时要多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对学生给予评价,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跟上教师的思路,当然也要注重学生的不同观点,不能只顾照着自己的思路走。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以上就是我对义务教育阶段《溶解度》一节内容的总体设计与构想,着重以自主探究的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达到“双主共学”的目的,我深知自己要学习的还很多,恳请各位专家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活动16【活动】《溶解度》教学反思 评论 《溶解度》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霸州市第五中学 贾振池 新课程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指导学生使用多种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不但要“学生”还要“会学”“乐学”当仁不让的成为课堂的主体。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当堂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中品尝成功的快乐,在快乐中不断自我认可,自我发现,自我提高,自信品质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培养。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重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思路清晰。通过学生的自主 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分析、绘图等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新知后及时通过练习进行反馈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和教师及时发现问题。习题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增强学生关注生活、学好化学的信心。 课堂教学中本着“溶解度曲线的应用”为中心目标,以活动与探究为载体,以问题为主线,进行了有个性、有创意的快乐探究之旅。教学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中的素材,亲历探究过程,给学生活动提供了许多机会和空间,让课堂成为展示学生自我的舞台,突出了学生主体作用;设置问题群、应用多媒体、分步突破难点,使环节紧扣、层层递进,师、生及教材编写者思维同步,形成共鸣,高潮迭起。 当然本节课也有缺点:师生之间配合还有待提高,有的同学没能跟上教师的思路,回答问题不够准确,特别是语言表达不够精练。 今后上课时要多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对学生给予评价,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跟上教师的思路,当然也要注重学生的不同观点,不能只顾照着自己的思路走。